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村落街道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立于山间,隐于村落|营山这里竟有一处民国时期的“四合院+碉楼”

    信息发布者:木昜岡刂
    2023-01-08 18:43:15    来源:营山第一网   转载

    图片

    沿着蜿蜒的山道一路向北,山势渐高,云雾渐浓......在与仪陇、平昌接壤的营山县原合兴乡石槽村(现柏林乡松花村)石槽沟,有一处隐藏在村落之中的乡村四合院和碉楼。

    图片


    01
     传统民居建筑——四合院+碉楼 
    四合院和碉楼在营山乃至整个川东北地区都非常罕见。然而在石槽沟,它们悄然共存,而且是由同一人修建。


    02
     四合院+碉楼,往事不如烟 

    图片

    四合院碉楼八十余载,往事并不如烟。
    民国时期,吴礼祥(吴光礼)原为佃田户,一边搞农业,栽桑养蚕,种蓝靛染布;一边在营山、仪陇、平昌三县经商, 卖桐子油、染布、丝绸等。
    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,逐渐积累起一定的家产,一步步把最初的茅草房改建为家族四合院,并在1944年建成防御匪患的吴氏碉楼。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时过境迁,几十年光阴过去。吴礼祥勤劳持家、周济穷人的精神至今被后辈传颂。
    吴礼祥的孙子吴应昌,现在仍居住在四合院内。他回忆祖父起家时,常常去响滩卖桐子油、染布等。一早去天黑归,再累再饿,中午也舍不得“过午”,常常到小河里和山泉边捧凉水喝。

    图片

    吴应昌的妻子、吴礼祥的孙媳妇也自豪地谈起祖父:听我婆婆讲,祖父自己虽然节约,舍不得吃穿,却有一颗善心。家里富足的时候,每逢过年之际,都会挑五六担粮食施舍给周围吃不起饭的人,还在大路口施粥给穷人。

    图片

    土改的时候,四合院被分给七户贫农,吴礼祥一家只保留了其中的一间居住。
    如今,四合院内的八户人家还住着五户。曾经一点点修建起的23间房屋,也随着时间的流逝,或消失不见,或破败空荡,或被翻修加固......这样古色古香的传统建筑愈发稀有。


    03
     四合院+碉楼—— 
    凝固的空间,流淌的岁月 

    图片

    一座四合院,有一方天地。
    四周闭合,露天庭院,有藏有露。既自成一体,又柱天踏地。

    图片

    雕花门窗,木门土墙,黛瓦飞檐之间,参差错落,古韵犹存。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双凤朝阳,葫芦彩带......技艺精湛,诉说着东方美学的典雅精致。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紧靠四合院后方的吴氏碉楼,屹立八十年不倒。
    背靠山峦,竹林掩映。如今匪患根绝,时代更迭,碉楼仍威严庄重。
    图片
    碉楼内墙古朴粗犷,被水泥刷新的外墙掩盖了岁月的斑驳。
    没有窗户,没有院子,没有多余的陈设,唯10个醒目的枪眼遍布不同楼层四周。透过枪眼,依稀能看到当时人们生活的残酷,想象得出曾经发生过的那些争夺和枪战激烈画面。

    图片

    图片

    一方四合院,承载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勤劳,流淌着四季轮回的景致。
    一座古碉楼,褪去沉重的使命,留下历史的印记。

    图片

    如今,依然能从精美的建筑细节中,看出四合院和碉楼当年的辉煌。它们像两位年迈的长者,见证了这里几十年的风风雨雨,见证了乡村和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与蜕变。
    图片
    END
    撰文 / 蜗牛
    拍摄 / 陈波
    打赏捐赠
    1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